在川西北的腹地,绵阳这座科技之城正以蓬勃之姿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涪江水面时,城市各处已涌动着创新与建设的热潮——这是属于绵阳的独特节奏,既有历史积淀的厚重,更充满面向未来的锐气。

走进中国(绵阳)科技城新区,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交相辉映。作为西部重要的科创高地,这里聚集了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。近期落地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尤为引人注目,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在医疗辅助、工业检测等领域实现应用突破。园区负责人介绍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核心技术,仅上半年就新增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2%,创新要素加速汇聚的态势愈发明显。
交通网络的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。成兰铁路绵阳段进入铺轨阶段的消息传来,让市民对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充满期待。而在地下,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,未来将串联起主城区与周边产业园区。更值得关注的是智慧交通系统的全面部署: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信号灯动态调节车流,公交专用道实现全程优先通行,这些细节优化让通勤效率提升近三成,也折射出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。
生态环境建设同样可圈可点。三江湿地公园经过生态修复后,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地。监测数据显示,园区内鸟类种类较改造前增加27种,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。这种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的生活图景,得益于全市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——透水铺装、雨水花园等设施让城市像会呼吸的生命体般灵动起来。环保部门最新统计表明,今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%,绿色发展成果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。

产业升级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老牌军工企业转型民用市场推出高端装备,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,现代农业园区里的智慧大棚孕育着高附加值农产品……在政策扶持下,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搭上数字化转型快车。位于高新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内,机械臂精准完成装配工序的画面,与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奇妙共振,诠释着“绵阳智造”的双重基因。
夜幕降临时分,越王楼璀璨的灯光秀点亮夜空,传统文化与现代光影技术完美融合。这座城市既守护着李白故里的诗意浪漫,又奔涌着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,绵阳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当晨曦再次照亮涪江两岸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拔节生长的建筑群落,更是一个活力迸发、机遇无限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。
